CITY BEING 樂活城市新聞 記者古秀美 台南報導
許先生於今年2月時因突發性劇烈頭痛、嚴重眩暈、意識模糊與多次嘔吐等症狀,由救護車送至安南醫院急診就醫,進行腦部電腦斷層後發現有蜘蛛膜下出血,急診醫師立即安排進行腦部斷層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並通知值班的神經外科阮威勝醫師,經檢查後確認有小腦部位的動靜脈畸形與病灶前動脈瘤並有因動脈瘤破裂產生之自發性蜘蛛膜下出血併發急性水腦症,因此阮威勝醫師先進行緊急腦室體外引流術,緩解急性水腦症造成之腦壓上升並進行顱內壓監測。在緊急病況穩定後,由神經外科張哲肇醫師進行小腦動脈瘤與動靜脈畸形栓塞手術,將該兩處病灶進行適當處理以避免再次出血。許先生在加護病房經過約四週治療後,終於順利轉至一般病房,後續意識狀況也逐漸恢復,在病房進行復健後出院,目前恢復情形良好。
張哲肇醫師指出,腦動靜脈畸形一般常見於年輕人,發生率約0.14%,可能為先天性病灶,男性較女性稍多。此病灶為動脈與靜脈之間血流直接相通,不經過微血管,因此血管壁較薄之靜脈可能因承受動脈直接血液灌注的壓力而造成破裂出血,而腦動靜脈畸形破裂出血之機率,根據統計每年約有2%。此外,通往動靜脈畸形病灶之動脈血管也可能因發育不良或血流壓力影響,產生病灶前動脈瘤並破裂出血。
張哲肇也說,一般腦動脈瘤雖好發在四、五十歲以上成年人,但腦動靜脈畸形所伴隨之動脈瘤可能在年輕病人即發生破裂出血現象。國外研究指出,小腦等後顱窩部位的動靜脈畸形較大腦部位的動靜脈畸形更容易發生動脈瘤與出血(動靜脈畸形因出血被發現之機率為88%,其中有41%為該病灶前動脈瘤出血),遠高於大腦部位的動靜脈畸形出血機率(51%因出血而發現,4.7%為病灶前動脈瘤出血)。因動脈一旦破裂出血,會造成所謂蜘蛛膜下出血或腦內出血,其中最為典型的症狀為爆炸性的頭痛,並且常可伴隨有頸部僵硬的症狀,嚴重者亦可能陷入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險。一旦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即使有機會藉由開顱夾閉手術或經血管內栓塞等治療方式處理以避免再次出血,仍可能遺有慢性水腦症需接受引流管置放手術,或遺有頭痛、眩暈等症狀,嚴重者仍可能重度失能或成為植物人。
而動靜脈畸形病灶前動脈瘤之治療方式與一般動脈瘤治療方式類同,分為開顱夾閉與經血管內栓塞手術兩種,治療目的是為了防止出血,而動靜脈畸形則以手術切除或以放射線手術如伽瑪刀、電腦刀等放射線照射為主,栓塞為輔助治療較多,用以減少開顱手術出血或增加放射線手術之成功率,僅約一半機率可單獨以栓塞手術方式處理動靜脈畸形病灶,因此如許先生這樣能經由栓塞手術後同時將動脈瘤與動靜脈畸形治療完成者,實屬少數案例。
再者,張哲肇醫師強調,未破裂腦動靜脈畸形與病灶前動脈瘤可能並無明顯症狀,但亦可能有頭痛、癲癇發作、局部腦缺血症狀等可能,可考慮於健檢中加入腦部磁振造影(MRI/MRA)檢查進行篩檢,以確認是否存在此類病灶並尋求適當之處置建議。
神經外科張哲肇醫師自身專長於神經血管介入治療技術,亦為運用混成手術室(Hybrid OR)進行手術與介入治療之專家,自108年10月至安南醫院到職服務至今兩年,經由多科團隊合作與神經外科全體同仁共同努力下,已完成超過100例之神經血管介入治療案例,成效卓著,其中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取栓再通佔41例,破裂出血動脈瘤栓塞佔22例,總計超過六成以上病例為需要緊急手術之案例。
因此,神經外科治療團隊在安南醫院「救心、救腦、救命」的目標之下,持續努力守護就診民眾之生命安全與健康。而安南醫院為擴大微創血管介入治療之能量,除已於今年中啟用之第二導管室外,亦已規劃並預於明年初完成新設立之混成手術室,以期為病患提供優質與便利之治療環境。
|